南美白对虾的养殖方案
作者:系统管理 2016.09.14

一、虾的简绍:南美白对虾以其对水质盐度适应性广、抗病力强、生长迅速、出肉率高、味道鲜美等优点受到广大养殖户的欢迎,目前已在全国各地广泛推广养殖。由于我国幅员辽阔海岸线长、南北气候温差大,因此在不同的地区开展养殖,方法与技术也各不相同.

二、调控水质: 1、由于南美白对虾是海水虾,所以对池水中藻类的要求特别高,一般最适应的水色是由绿藻或硅藻形成的黄绿色或黄褐色,这些藻类是虾塘中的良性生物群落,有固氨、氮的净化作用。常讲的养虾要管好一池水,一个重要点就是采取措施使用水色调节至这一颜色。

2、我市面上常用的方法是施有机肥,像颗粒鸡粪10-15公斤/亩.米。 南美白对虾适的PH值为7.8-8.5,若池水PH值低于7.5则需轻施工生石灰1.5-2.5公斤/亩.米,施用天数视PH值变化而定,一般在晴天上午9-10时施。

3、 南美白对虾长至5厘米后,除使用生石灰调节水质外,最好施用光合细菌来调节水质,促进生长。但像东太湖地区,由于一般池性偏酸,每下雨一次后,须立即泼洒生石灰,同时配以光合细菌,以调节PH值,改善水质。

三、严格投饲:1、由于南美白对虾饵料系数较低,一般为1.5-2.0,所投饵不宜过多。

2、在对虾体长小于2厘米前,若不考虑池内的基础饵料(红虫),则日投饵料店量为150克/万尾,以后随时着虾的逐渐长大,投饲量也逐渐增加,以投饲后2小时全部吃完为标准。

3 、投饲管理要做到相对合理,既要吃饱、吃好,又要兼顾养殖环境和节约成本,一般坚持: 1.勤投少喂(每天不少于4次); 2.傍晚后和清晨前多喂; 3.水温高于32℃,水质变劣时少喂; 4.对虾大量蜕壳的当日少喂,蜕壳1天后多喂; 5.池内竞争性生物(蝌蚪)多时适当多喂(今年这个问题较普遍)。

4、 投饵量的多少、时间均要灵活掌握,一般养殖前期池内基础饵料较多,可少喂;中期应投优质对虾专用料;后期为了促生长,像我们吴江地区应适量投喂一些轧碎,清洗后的新鲜螺蛳,以改善海水虾淡养过程中壳薄、色淡的问题。

四、增氧机的管理 1、适时增氧 对南美白对虾而言,对溶氧要求较高,一般养殖要求3-5毫克/升,因此特别要重视增氧问题。

2、所以我们提倡在白对虾3厘米以后开始开启增氧机,从起始的每天2小时逐渐增加开启时间,对虾长至6厘米以后,每天至少要开10小时,特别是晴天中午的5小时更重要。又因我市是淡水养殖,一般池水水质不十分差的情况下,尽量不换水或少换水,强化投饲管理,以光合细菌得以调节,同时延长增氧机的开启时间,这样既改良了水质,又对增强南美白对虾的活力,提高成活率有益处,这一点去年在东太湖得到了良好的验证。

3、当然,每5亩配3KW的增氧机是必不可少的,另外为保证南美白对虾的色泽、提高运输成活率,最好在后期适当施些食盐以调节盐度。

五、1、 防病 南美白对虾(特别是巴西品种)具有较强的抗病力,但不是说不得病,象病毒性、细菌性及其它营养性、真菌性疾病都有要做到积极预防,及时治疗。象常规的烂尾、黑鳃 、褐斑、红腿等只要采用普遍的杀菌消毒剂即可。这里提的重点是病毒性疾病,主要症状为病虾形体消瘦,甲壳变软,体色变深;胃不饱满,活动差,附着物增多,黄鳃、肿鳃,头胸甲出现明显的白色斑点。病毒感染后对虾不一定发病,但环境压力可诱发病毒,细菌的原发性感染也可引起病毒感染。对虾病毒目前尚无特效方法,但淡水养殖切断了垂直传播――这一病毒传播的重要途径,使发病率大大降低,应做到以防为主。

六、虾的常见疾病及防治方法

一、红体病 症状:1、对虾不摄食、活力降低活动缓慢。尾、足发红,尾尖充血肿胀,严重时整个虾体呈暗红色 病因:TSA病毒。 防治方法: 1、彻底清淤,保持良好的水质2、选购健康不带病毒的虾苗;在病害流行季节,5--7天全池泼洒0.2ppm 0.3ppm溴海因复合消毒剂,进行水体消毒。同时每15天用碘类或季胺盐消毒,其用量可参考药品说明。3、养殖期内,在饲料中添加多糖类Vc、VE及添加微生物制剂,提高对虾免疫力。

二、黄鳃病: 症状:鳃丝呈灰黄色,严重的开始溃烂、坏死,镜检有大量细菌。 病因:由于水质恶化引起。 防治方法: 1、加强水质管理,每10-15天全池泼洒10-15ppm生石灰或EM(1kg/亩)或三合一净水剂(1kg/亩)。 2、用2‰土霉素配制药饵,连续投喂3—5天。

三、褐斑病 症状:对虾甲壳出现不规则褐色(或黑色)斑块,病灶溃烂;甚至穿透甲壳。附肢、触须断掉,继而呈黑褐色。 病因:机械损伤,导致弧菌、气单胞菌、粘细菌等入侵甲壳,破坏几丁质。 防治方法: 1、土霉素按0.45克混合1公斤饲料投喂,连喂2周,或用1‰氯霉素或0.5‰氟哌酸配制药饵连喂3--5天。 2、用1.5-2ppm氯霉素或0.5—1ppm氟哌酸全池泼洒,连用3天。 3、用20~30ppm茶粕药浴1天,再通过换水提高水温促进蜕壳。

四、肌肉白浊病 症状:腹节肌肉一部分或全部呈白浊色,发白之处,肌肉均坏死,甲壳均变软,死亡前头胸部与腹部分离。 病因:主要是由细菌性病原引起的,在高温、低氧的情况下,虾受惊跳动,肌肉损伤引起的病变。饵料营养不全也会引起肌肉白浊。 防治方法: 1、彻底清塘。加强饲养管理,保持优良水质,增强虾体抵抗力。在发病季节,每月全池泼洒生石灰1--2次。 2、发病时,可全池泼洒0.2-0.3ppm二溴海因或0.5—1ppm痢特灵或0.5—1ppm土霉素。以上药物可任选一种或隔天交叉使用。 3、每1000公斤饲料添加2--3公斤痢特灵(或土霉素)投喂,连喂5--7天。 4、每1000公斤饲料添加1--2公斤维生素C或E投喂,连喂5--7天。 5、每1万尾虾苗用2--3克红霉素拌饵投喂,连喂5--7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