對蝦種苗三大產地競爭激烈
作者:admin 2016.10.30
我國南美白對蝦種苗生產主要集中在福建廈門、廣東湛江、海南文昌,三大蝦苗產區各有特點,優勢各異。蝦苗企業的戰略布局已經從本土市場向新興市場轉移。為了占領優質的場地資源,新壹輪的“圈地運動”已經掀起。

廈門

蝦苗產業從土苗向優質苗種轉型升級。福建廈門是我國蝦苗產量最大的生產基地,廈門市共有對蝦育苗場近400家,年產值3億元左右。2013年全國的南美白對蝦育苗數量為6134億尾,而其中有3887億尾來自福建,占到全國南美白對蝦苗的63%。當地育苗追求高產量,高溫育苗、高密度育苗、藥物育苗時有發生,盡管福建蝦苗產能巨大,但福建蝦苗壹直未能走向品牌化。隨著優勢蝦苗需求的日益增強,廈門市政府意識到蝦苗產業不能再靠量取勝,他們積極努力地為廈門蝦苗產業的轉型升級努力。

湛江

本地市場競爭激烈,苗企紛紛北上開拓新領地。湛江被稱為“中國對蝦之都”,對蝦的養殖加工量、出口交易量乃至種苗產量在全國都首屈壹指。據估算,目前湛江地區的育苗廠家有400多家,生產的蝦苗大約3成留在本地養殖,其余大部分銷往我國廣西、福建、浙江、江蘇等沿海地區,有的甚至走出國門,進入越南等地。在三大對蝦苗種產區中,湛江是進口親蝦的數量最多的地區。在空運物流的上,湛江在三大對蝦種苗產區最薄弱。湛江做壹代苗的企業眾多,市場競爭激烈,企業價格戰不斷。

文昌

在三大對蝦苗種產區中,海南文昌的水質和物流都非常優質。海南地區從2009年開始壹代苗備受追捧,2010年蝦苗市場品牌凸顯,很快海南就被壹代苗占領。但總體來說,海南蝦苗市場並不大。近年,湛江、廈門的苗企都在盯著海南這個蝦苗培育的好地方。外地進駐的蝦苗企業更多是把海南當做對蝦種苗生產基地,通過海南的空運輻射全國。